現代澳大利亞具有獨特的時尚風格,能夠與歐洲時尚界清晰區分。而歐洲時尚有一個更定制的方法,澳大利亞時尚有一個更隨意的方法。
時尚與服裝的本質不同,往往是手工制作的,它反映了“禮貌社會”的流行風格,而不是基于功能。時尚可以通過顏色,裁剪,布料,服裝類型,服裝款式和外觀的解釋來定義。
澳大利亞的許多頂尖設計師都受到了澳大利亞時尚紡織品和文化影響力的激發。反過來,澳大利亞的作品,如韋恩·庫珀,Collette Dinnigan,Akira Isogawa,Lisa Ho,Martin Grant,Carla Zampatti,Easton Pearson,Michelle Jank和Nicola Finetti的作品在全球都有需求。
中國的澳大利亞人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將中國絲綢刺繡的披肩和中國的外衣帶到澳大利亞,影響了澳大利亞時尚的布料,裁剪和色彩的選擇。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婦女們穿著絲綢和繡花的雪紡,喬其紗或天鵝絨制成的晚禮服和外套,這些從中國流行的剪裁和色彩的影響,以及使用本地采購的材料借來。
這些物品已經被磨損了幾十年,在女性的衣柜里留下了一個存在的地方,比如1920年的Freebody&Debenham標記的一種橘黃色喬其紗外套,長袖,下擺和黑色寬邊帶蜜桔地面天鵝絨。
日本的絲綢也是有影響力的 -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磯川彰(Akira Isogawa)的作品中,以他母親的和服為基礎。2002年,Isogawa重新詮釋了一種世紀之交的手工絲綢塔夫綢連衣裙,用絲絨制作披肩。Isogawa的作品以透明面料,服裝層次,紋理和面料的不尋常組合以及他對古色古香的和服面料和傳統亞洲紡織品的再利用為特色。
絲綢透明硬紗和其他輕質絲綢是Nicola Finetti和Collette Dinnigan最喜歡的布料。Finetti和Dinnigan連衣裙以其可穿戴,盡管微妙的剪裁,通常以感官戲劇效果的方式懸垂和雕刻身體的方式而聞名。1995年,Collette Dinnigan成為第一個在巴黎進行全面成衣游行的澳大利亞人,受到“朝圣者與創造者模式”的邀請。
澳大利亞婦女知道他們想穿什么,他們的選擇可能會與歐美女性穿的差別很大。他們想要舒適,喜歡休閑的態度。澳大利亞女性往往身材高大,身材也很好,這意味著他們可以穿著褲子和夾克。
澳大利亞時裝的外套和風格受到中國和埃及的外套和日本和服的影響。中國澳大利亞人在19世紀下半葉將正式和非正式的中國外衣帶到了澳大利亞。在開羅購買的埃及“阿斯尤特”(Asyut)繡花大衣在1900年至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船上乘客非常流行。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些大衣的裁剪變成了一個更輕松和流暢的線條,使用輕量級的絲綢和當地的皮毛和裝飾。黑色和白色雪紡真絲天鵝絨晚禮服,1920年左右粉紅色的花卉圖案,袖子和領口邊緣飾有黑色天鵝般寬闊的條紋 - 這是一種精致的光感組合,展現出明確的中國,埃及和澳大利亞本土的影響。
設計師和服裝制造商利用當地中國面料,解釋了流行款式的外衣和外套,比如“Clifton”和“Franosa”的Rosetta,他們創造了一款黑色薄紗長款女式外套,交叉前方,寬松大約在1928年。
褲子被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寮屋女兒和女人所采用,這使得褲子成為現代澳大利亞女人的流行標志。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女性在戰爭中的經歷,包括對女性陸軍的貢獻,鞏固了澳大利亞婦女對西褲的普及。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澳大利亞設計師約瑟夫·薩巴(Joseph Saba)開始剪裁褲子,作為對六十年代新穎別致風格的回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Carla Zampatti一直以剪裁和演繹夾克和褲子而著稱,將傳統的意大利造型與后現代風格相結合,創造出適合澳大利亞氣候的亞麻和輕質羊毛等獨特剪裁布料。Zampatti被認為是將女性的商務服裝打造成低調優雅的女性風格。
墨爾本弗林德斯巷(Flinders Lane)21歲的年輕時裝設計師普瑞·阿克頓(Prue Acton)回應道:“一夜之間,我們正在剪裁裙子。我們正在縮小兩英寸,下一個星期又減少兩英寸。到圣誕節,我們遇到了一些相當令人厭惡的事情。“(ABC電視臺 2004年4月29日采訪George Negus )
20世紀60年代的澳大利亞年輕設計師認識到,普遍而言,年輕男女不再希望像父母一樣穿衣服。他們創造了“便宜,簡單而別致”的服裝。新的“外觀”是通過時尚,化妝,配飾和發型創造的形象和態度的融合。澳大利亞的新時尚是:
一個干凈,精心打理的美女,死氣沉沉的目光,完全無視妥協或詭計。他們和他們這一代人一起走在切爾西的方向......這些都是那些用自己直截了當的明確標志來擦拭時尚石板的女孩們。
據說Prue Acton引領了時尚民主化,并通過將她的年輕女孩的服飾標簽轉變為國際企業,為今天的時尚產業奠定了基礎。Prue Acton被描述為“在澳大利亞白話中毫不費力地創造時尚”(Humphries,1996)。
馬丁·格蘭特(Martin Grant)從1992年開始在巴黎創立,一直延續著這種偏好,以其精致的經典襯里標志性連衣裙,大衣和披肩而聞名。他于2006年在巴黎時裝周的巴黎高級定制時裝秀的官方時間表上首次收錄。馬丁·格蘭特于1980年代初在墨爾本開始職業生涯,并在悉尼被評為年度君度年輕設計師。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長袍和印度的紗麗已經影響了澳大利亞女性對裙子和服裝款式的選擇。自1900年以來,主要來自爪哇,蘇拉威西島,蘇門答臘島,巴厘島,帝汶和馬來西亞的繩索已被帶到澳大利亞。來自印度古吉拉特邦和瓦拉納西的紗麗絲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引人注目。這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的“外觀”和嬉皮士的成語。
20世紀70年代,瑪麗·沙克曼(Mary Shackman)在1975年以后,圍裙設計變得非常受歡迎,后者專門從事手繪和印花設計,為自己的度假穿著T恤衫,圍裙和配飾。
這些通過鄉村路,運動女孩,炸藥,櫻桃巷,熱賣店,戴維瓊斯和羅伯特·伯頓銷售。到了20世紀80年代,圍裙的剪裁和風格才成為澳大利亞沙灘服裝和休閑服裝的主宰,大多數澳大利亞女人在她的衣柜里至少有一條圍裙式裙子。
跨越藝術與時尚的界限,凱蒂·派伊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澳大利亞時尚偶像。Pye以她的前衛作品,圖形形式的探索和創新的面料處理而聞名。這些是在情境攝影和錄像作品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個人的,實驗性的,非正統的,她的作品不斷挑戰傳統時裝的局限性。Pye融合了表演,設計,藝術和時尚,代表著一股充滿活力的潮流,為澳大利亞時尚引入了新的視覺和概念模型。
由于缺乏進口的帽子和在炎熱的氣候地區戴帽子的需要,卷心菜棕櫚帽也是早期澳大利亞服裝的流行項目。這些帽子是澳大利亞唯一獨特的服裝,由澳大利亞材料制成,經常由當地的土著團體進行編織。
自19世紀以來,Em fe的羽毛和馬也影響了當地的服飾。到1900年,em羽羽裝飾了澳大利亞輕騎兵的懶散帽子,在波爾戰爭中積極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埃及再次出現 - 士兵們爭取佩戴羽毛的權利。
在機械化毛氈制造過程中用兔毛制成的Akubra帽子,或許代表了叢林服裝的外觀。標簽“阿庫布拉”是1918年創造的,并成為帽子的代名詞(Eager,1998)。
在勞動密集型的澳大利亞的帽子和女帽業中,羽毛,毛氈和飾物仍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賽車俱樂部每年都會在墨爾本杯舉辦一場米利獎和設計獎。風格各異,從古怪到無恥,從澳大利亞的動植物以及其他全球影響中汲取靈感。
2006年在Flemington舉行的Field Field Millinery Award頒獎典禮上,Serena Linden創作的作品證明了Millianry的主題,顏色,材料和靈感來自海葵,蛇紋石樹木,黑鸚鵡羽毛和熱帶花卉。
今天,頭飾/女帽工業包括制造大批量生產的頭飾,并在小商販和時尚環境中創建定制女帽。估計有280個企業雇用了2,560人,2000 - 01年度的年營業額為2.45億美元。
在2010年,澳大利亞的190家澳大利亞時裝公司被列入Austrade Stylefile文件中,全面的出口海外公司。澳大利亞品牌目前正在將其設計出口到亞洲,歐洲和美國以及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的精品店和百貨公司。下面的時尚推廣活動對此有不同的幫助。
時裝周展示新興設計師的作品。尤其以時尚與美容圣經Vogue作為設計師注意的是Tina Kalivas,Claude Maus,Kit Willow Michelmore,Arabella Ramsay和Gabriel Scarvelli。
5月份有超過150位澳大利亞設計師參加悉尼的澳大利亞時裝周。這是一個由國際時尚買家和時尚媒體參加的行業盛會,預覽設計師即將到來的春夏系列。
墨爾本被譽為澳大利亞時尚之都,每年三月舉辦維珍澳大利亞墨爾本時裝節(VAMFF)。成立于1997年,是一個綜合計劃,為時尚愛好者提供各種時裝表演,派對,產品發布,展覽和行業活動,以捕捉澳大利亞時尚的魅力和創造力。
本網注明“來源:澳洲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澳洲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澳洲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