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價和人民幣計價資產已經危險“重重 ”了嗎?
來源:澳洲購房網作者:澳洲地產網時間:2015/3/11
掃一掃,隨時看
歐洲央行開始啟動每月600億歐元的債務回購計劃, 歐洲版的量化寬松正式啟航。無獨有偶, 日本貨幣超發策略在安倍經濟學“綁架”之下只能一路走下去。與此同時,中國的降息和降準預期也本來期待給樓市一個強針劑, 卻不曾想給股市的“地震”更大。其實,這波股市行情的突然啟動,正是中國經濟促增長的一貫操作策略:用泡沫解決問題,即用新泡沫包裹舊泡沫罷了。
股市、樓市泡沫和通貨膨脹均來自同一種原因,就是企業的經營環境越發艱難,競爭環境越發艱巨,導致企業家做實業的興趣點降低,投機和賺取短期差價思想占主導;因此才有這樣的總結和推論:股市越火、樓市越火,泡沫越多 。當房地產價格增長因素沒有計入CPI的情況下,才有統計局只有1.4%的數據體現。因此,才發生了一方面CPI一路走低、通縮預期增強;另外一方面,人民幣的絕對購買力卻進一步降低,物價指數上升,居民的消費意愿降低,內需消費進一步低迷; 這種逆市場的表現特征會在2015年更加凸顯。 高房價影響的不僅僅是城市的繁榮,甚至會將一個城市帶向衰退! 國家和老百姓的資金都流向房地產市場后,房地產作為不動產變現難,吸附大量資金, 讓國民的財富進一步固態化。因此,房價不應該作為國民評判財富增加與否的依據和標準。
自有房比率與國家幸福指數相反!
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多年里為什么快速增長?因為老百姓的身后有通脹在追趕。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在1999年末的時候只有12萬億,到了目前已經超過120萬億。15年增長了10倍,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速度。中國的錢,已經比整個歐元區還多,是美國的1.5倍。所以,在很多年份里,老百姓是帶著對通脹的恐懼搶購房子。在西方發達國家,相當一部分國民終身不購買房子: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德國,自有房比率只有38%,100個德國人,62個人終身只租房。英國的自住房比率也只有42%;美國加州的經濟最好,而自有房比率在美國也是最低的,只有38.5%。而在國內,只要經濟能力允許,大家不僅要買第一套房,還要買第二套、第三套,甚至更多。即便是空置率已經很高了,住房供應已經過剩了,租金回報率還不如銀行存款收益了,為什么要買這么多房子呢?歸根結底是因為:實業投資價值已經嚴重削弱,大家都寄希望于儲備更多房產作為抵御風險的工具罷了。
人民幣貶值更符合企業發展和市場預期!
人民幣匯率走到今天,事實上已經出現高估。人民幣在短期內有升值的壓力,而這種壓力正在讓中國制造業一步步走向深淵。從去年利用外資的數據中發現:日本對華投資在2014年大幅減少39%,美國大幅減少了21%,歐盟減少了5.3%,東盟減少了23.8%,增加的只有香港、韓國等有限的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歐盟和日本減少的更多的是實業投資,在做企業的戰略轉移。因此,在中國的內需消費還無法替代投資和出口之前,人民幣的貶值更能解救中國經濟發展于水火之中。
本網注明“來源:澳洲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澳洲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澳洲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